歐洲有哪些國家 七大洲四大洋
先看一個概念,西方國家,也被稱為西方世界、西洋、西方文化區,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場合和時間里有著不同的定義。所謂西方的概念根源于古希臘和羅馬文明和后來的基督教文化,經歷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時代,通過帝國主義、殖民擴張、科技和工業革命等手段形成了當今所謂的西方世界。我覺得西方國家一般有以下特點:第一,在人種上是白人或者白人為主。第二,在文化上,是以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為底蘊的西方文化。第三,在經濟上,典型的或者核心的西方國家一般或者多數為發達國家。
西方國家
西方國家主要有哪些呢?一般而言,主要包括歐洲、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西方國家或者西方世界具體包括哪些國家還是一定的爭議的,對于拉丁美洲、中東的以色列以及東歐國家是否屬于西方世界依然存在爭議。那為什么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上述四個國家也屬于西方國家呢?
歐洲宗教分布
先看在人種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這四國雖然都是典型的移民國家,但是,在這些國家的民族和人種構成上,到目前為止,都是歐裔白人占多數。在美國,截止到2020年,美國歐裔族群約占美國總人口的約三分之二,在歐裔美國人中,德裔美國人、愛爾蘭裔美國人、英國裔美國人、意大利裔美國人、波蘭裔美國人為人數較多的族裔,其他的還有像希臘裔美國人、意大利裔美國人、丹麥裔美國人、瑞典裔美國人、荷蘭裔美國人等等。
在歐裔美國人中,英格蘭裔美國人明顯具有主導地位,截止到2022年,在美國建國的200多年中的歷任總統中,絕大多數都是英格蘭裔美國人,另外,還有德裔、荷蘭裔、愛爾蘭裔,僅僅是美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具有非洲血統。
主要歐裔美國人分布
在加拿大,在2016年,歐裔加拿大人約占加拿大總人口的約72.9%,歐裔加拿大人分為西歐裔加拿大人、東歐裔加拿大人、北歐裔加拿大人、南歐裔加拿大人。在數量上,英裔加拿大人、蘇格蘭裔加拿大人、愛爾蘭裔加拿大人、法裔加拿大、德裔加拿大人、意大利裔加拿大人、烏克蘭裔加拿大人在整個歐裔加拿大人中占有較大的比重。
英格蘭裔美國人分布
在澳大利亞,歐裔澳大利亞人占了該國人口的大多數(在2006年,白人約占澳大利亞人口總數的92%),大部分歐裔澳大利亞人祖先來自不列顛群島(包括英國和愛爾蘭),在歐裔澳大利亞人中,英國裔澳大利亞人所占的比重最大。
在新西蘭,在2006年,歐裔新西蘭人約占該國人口總數的約67.6%,其次為毛利族、亞裔、其他太平洋島民等。在歐裔新西蘭人中,大多數歐洲裔新西蘭人有著英國裔和愛爾蘭裔的血統。
悉尼
西方白人
再看文化、語言、宗教、政治、經濟等方面:英格蘭人被認為是日耳曼人中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后裔,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不包括魁北克省)和新西蘭上述五國屬于“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圈”。
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不包括魁北克省)和新西蘭上述四國在歷史上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他們的主流文化均是源于英國和歐洲文化,他們的母語和主要語言均為英語。在這個文化圈里,基督教新教、天主教是主要的宗教。
在政治制度上,他們很相似,在經濟、人員流動等方面,上述五國非常密切。研究發現,上述五國的人民一直將彼此國家列為他們國家最重要的盟友。上述五國是情報聯盟五眼聯盟的成員。
澳大利亞
再看歐洲國家:歐盟是歐洲多國共同建立的一個政治經濟聯盟,在英國脫歐后,截止到2022年,歐盟共有27個成員國,德國和法國是歐盟的兩個核心。歐盟國家一般被認為是西方國家。像挪威、冰島、安道爾、瑞士等等等這些歐洲西半部的國家,雖然他們不是歐盟國家,但是,他們一般也被認為是西方國家。
歐盟
我覺得,所謂的西方國家這個概念是分層次的。像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上述四國應該是比較公認和典型的所謂西方國家,另外,像歐洲西半部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典、挪威、丹麥、奧地利、冰島等國也應該是典型的西方國家,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一般也被認為是西方國家。
在歐盟中,一些新近加入歐盟的中東歐國家可能在心理上認為他們并不是“特別和傳統的西方”,他們可能稱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國為西方國家。我覺得除了那些典型的和公認的西方國家外,有時,西方國家的界限似乎并不是特別清晰,依然有爭論。
歐洲語言分布
其實,比較典型的所謂的西方國家很多都是當年在亞非拉建立廣大殖民地的西方列強,比如,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等,還有像荷蘭、比利時著這樣的小列強。還有幾個曾經的列強比較特殊,俄國也是當年歐洲重要的列強,但是,在近代時期,當時其他的歐洲列強就各種“嫌棄”俄國,在現代,在歐洲國家看來,盡管俄羅斯在文化也是屬于西方文化,但是,多數歐洲國家依然不太認同俄羅斯為西方國家。
西班牙帝國
在近代中,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也躋身了西方列強的行列,盡管日本一直積極“脫亞入歐”,但是,日本這個國家雖然在政治和經濟上實行的西方模式,但是,人種、文化、地理等方面卻是典型的“東方”。
美國的前身是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的十幾塊殖民地,美國獨立后,其實力大增,也躋身到了西方列強的行列。當年,西方列強處于“全球食物鏈”的頂端,現在的西方國家在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中依然占有優勢地位。
德國
在二戰之前,尤其是近代以來的幾百年中,所謂的西方國家之間可謂打仗打得不亦樂乎。列舉一些西方國家之間的戰爭:在1585年到1604年,英格蘭王國與當時的西班牙王國之間斷斷續續打了十幾年。為了爭奪海上貿易主導權,在17世紀到18世紀,英國與荷蘭大打出手,在100多年的時間里打了四次戰爭。
從1066年以后,英國與法國之間雖然也結盟過幾次,但是,他們之間更是死掐得厲害,從1202年開始,雙方幾乎是每隔一段時間以后就要打一仗,比較典型的是英法百年戰爭,從1337年至1453年,雙方斷斷續續打了一百多年。
后來,隨著雙方殖民地的擴張,雙方在北美殖民地也打,1754–1763年,雙方在北美為了爭奪殖民地在北美開戰,后來成為了七年戰爭的一部分。
英法百年戰爭
七年戰爭北美戰場
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的主導下,德意志帝國建立,德意志統一后,其國力迅速崛起,而當時的頭號列強英國的實力則不斷衰落,雙方的矛盾開始加大,在一戰和二戰中,雙方進行了慘烈的戰爭。
在歷史上,德國和法國之間也曾發生過多次慘烈的爭斗,比較典型的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結果是普魯士王國戰勝了法國,普魯士王國進而得以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
德意志統一
在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英國和新生的美國之間大打出手,法國也幫著新生的美國打擊英國。從1812年到1815年,英國、加拿大與美國之間大打出手,1813年,美軍進攻上加拿大首府約克(今多倫多),放火燒毀了議會和眾多民房。
來而不往非禮也,1814年,英軍攻占了美國首都華盛頓,一把火把白宮給燒了。所以,在歷史上,西方國家之間的關系也是充滿著血雨腥風的。
美國獨立戰爭
有一個問題是,二戰以后,西方國家之間為啥基本不再打仗了呢?他們為啥變得相對團結了呢?并不是說絕對的團結,歐盟與美國在很多問題上是有分歧的,在一些問題上,歐盟內部各成員國也是有分歧的。并且,二戰以后,在歐洲依然有軍事沖突的發生。
另外,就算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組成的五眼聯盟也不是鐵板一塊,在一些問題上,立場也不一致。還有,在西方的軍事同盟北約中,各成員國也是矛盾重重。
北約
但是,在整體上,多數所謂的西方國家他們還是盟友關系的,在一些問題上,似乎很多西方國家都也較抱團,比如俄烏沖突之后,美國、歐盟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上。為什么二戰前后會有如此巨大的轉變呢?我覺得可能有以下這幾個原因。
第一,傳統歐洲列強“現出了原形”。歐洲的面積約為1016萬平方公里,這其中,俄羅斯歐洲部分的面積約為約396萬平方公里(占俄羅斯總面積的約四分之一),在歐洲剩余的這620萬平方公里中大大小小地分布著約40多個國家,而世界上的主權國家也就190多個,歐洲這個地方確實有點擠得慌。
1648年歐洲
在古代,歐洲這個地方也是有頻繁的戰爭,但是,到了近代,歐洲的這個地方更是戰爭頻發,從16世紀到二戰,歐洲這個地方基本沒有消停過,西方列強之間你爭我奪,有“群毆”的,有“單挑”的,打得那叫一個“酣暢淋漓”。
歐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是西方列強之間爭斗的一個高峰,英國、法國、俄國等協約國陣營集團與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同盟國陣營互相對打,主要戰場是在歐洲,最后這場戰爭導致了1000多萬人喪生,歐洲列強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等國都被打得元氣大傷。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是全球性的,這次戰爭更為慘烈,共導致約7000萬人死亡。經歷二戰后,原來世界上最發達的地方歐洲變成了一片廢墟之地,德國、法國等傳統西方強國基本被打殘廢了,英國和蘇聯也受到了重創。
一戰前
歐洲的面積雖然不是太大,和北美加拿大的面積差不了多少,加拿大的面積約為998萬平方公里,但是,自羅馬帝國之后,沒有一個歐洲國家能夠再次在歐洲大陸建立起像羅馬帝國那樣的國家,也沒有一個歐洲國家能夠統一歐洲大陸。
當年法國的拿破侖曾試圖統一歐洲大陸,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1815年)是拿破侖建立的一個君主制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遭到了歐洲兩頭英國和俄國的強力反擊,當年的希特勒也曾試圖統一歐洲大陸,同樣遭到了歐洲兩頭英國和蘇聯的強力反擊,然而,英國或者俄國也同樣無法和無力征服和統一歐洲大陸。
羅馬帝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
在1646年,當時的波希米亞國王就曾建議歐洲基督教國家應該組成聯盟對抗當時的奧斯曼帝國,沒有多少人“搭理”,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后,一些歐洲人就設想像美國那樣建立一個“歐洲合眾國”,也沒有多少人“搭理”這事。
二戰后,像大英帝國、法蘭西殖民帝國后來紛紛解體,英國、法國、荷蘭等歐洲列強的殖民地都紛紛喪失了,這些傳統歐洲列強(俄國除外)基本都現了原形,喪失了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和世界霸主的實力。
另外,打來打去,歐洲人終于打明白了,“打架”是真沒意思啊,打了幾百年,還是那個結果,沒有一個歐洲國家能統一歐洲大陸。就這樣,曾經在歐洲沒人“搭理”的“歐洲聯合”思想慢慢成為了一種“共識”和“香餑餑”,這些西歐國家意識到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在世界格局中占有“一極”地位。
1948年,比利時、盧森堡、荷蘭組建了一個關稅同盟,1951年,西德、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簽署《巴黎條約》,決定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之后,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相繼成立。
在1965年,上述六國決定將這個機構合并,統稱“歐共體”,1967年,歐共體正式成立,之后,一些歐洲國家不斷加入,1993年,歐盟正式成立,歐洲三大共同體納入了歐盟,之后,歐盟也不斷擴大。
荷蘭
第二,西方世界里有了實力超然的霸主。經過一戰和二戰,傳統的歐洲列強基本被打殘了,而遠在美洲的美國卻通過一戰和二戰大發戰爭財,二戰后,美國成為了西方世界的霸主和世界的超級大國。
1815年,大英帝國在擊敗了拿破侖法蘭西第一帝國后,在當時的世界,也只有當時的俄羅斯帝國能在軍事上和英國較量一下,但是,俄羅斯帝國在經濟和科技領域又落后于歐洲國家,在此后的100年里,英國基本都是頭號列強。所以,19世紀被稱為“英國的時代”。
有一個問題,在西方世界,英國當霸主時,為什么西方世界還是爭斗不斷,而美國當霸主后,西方世界內部為什么沒有大的沖突呢?我覺得可能有兩點原因:1、實力的因素。在19世紀,英國雖然是頭號西方列強,巔峰時曾控制著3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除了當時的俄羅斯帝國能與其較量外,在西方列強中,此時的法蘭西殖民帝國是僅次于大英帝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在1919年到1939年,法蘭西殖民帝國控制的土地高達1200多萬平方公里。
另外,1871年,德意志統一后也是強勢崛起。還有,在美洲的美國隨著領土的擴張和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也慢慢具備了挑戰英國的實力。就是說,當時的英國雖然是頭號西方列強,但是,它卻并沒有取得對其他主要西方列強的碾壓優勢。就是說當時的大英帝國并沒有絕對的實力能夠把其他西方列強給“鎮住”。
法蘭西殖民帝國
二戰以后,我覺得在實力上,美國是取得了對其他西方主要國家的碾壓優勢的。早在1808年到1833年,拉丁美洲就掀起了獨立運動,拉美國家紛紛獨立,失去了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后,西班牙帝國和葡萄牙帝國基本就成了一個“空架子”,實力嚴重受損。
而二戰后,經過殘酷的一戰和二戰,英國、法國、德國等這些傳統西方列強不僅被打殘了,還有一點就是在二戰后,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更是風起云涌,大英帝國和法蘭西殖民帝國的殖民地都是紛紛獨立,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這些當年占有大量殖民地的西方列強紛紛被打回了“原型”。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英國、法國、德國等已經不具備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雄厚資本。在面積、自然資源、經濟、軍事等領域,美國取得了對其他主要西方列強的碾壓優勢。雖然,歐盟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可以和美國較量,但是,歐盟畢竟只是一個經濟和政治聯盟,不是一個主權國家,更為關鍵的是,歐盟的防務在實際上由美國所控制的北約主導的,在歐盟的27個成員國中,有21個歐盟成員國是北約成員。
美國領土擴張
2、組織的因素。二戰后,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援助和控制歐洲經濟,又通過建立北約這個西方的軍事同盟來控制歐洲防務,進而實現對歐洲的控制。北約的秘書長是由歐洲人擔任的,而北約的軍事指揮權卻一直是由美國掌握的。
截止到2021年,北約共有30個成員國,主要為歐洲國家和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組成,另外,土耳其也是北約成員。美國對歐盟是既拉又打,對其他西方國家是既防范又扶持,對于歐盟發展獨立防務是相當抵制。
馬歇爾計劃
二戰后,環顧整個所謂的西方世界,在實力上,沒有國家與美國能夠抗衡。美國憑借自身的實力,借助控制北約,美國把其他西方國家給“鎮住”了。我覺得,對西方世界其他國家的“控制”,是美國實現全球霸權的重要基礎和支撐。
美軍在德國的軍事基地
第三,文化的相似性。這些西方國家基本都是白人或者以白人為主的國家,很多西方國家在人種和民族上都具有同源性,如英國和澳大利亞,又比如,英格蘭人和德意志人都是日耳曼人,比如挪威人、瑞典人、丹麥人、冰島人他們都是屬于日耳曼人北支。我覺得比起人種,更為重要的是文化,這些西方國家基本都具有典型的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他們在制度上也有很大的相似性。
北約東擴
然而,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可能就是變化本身,隨著歐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如果將來有一天,歐盟能夠發展出獨立自主的防務力量,擺脫對美國的防務依賴。另外,如果美國的實力日漸衰落。那么,在這兩個因素的作用下,在西方世界會不會形成以德法為核心的歐盟和美英為首的英語系西方國家之間兩強爭斗的局面?我覺得是存在這種可能性的。
在歐盟內部,德國和法國是歐盟的兩大核心成員國,德國和法國為首的歐盟在一些問題與美國是有很大分歧的,英國的脫歐,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在美國和歐盟之間,英國更傾向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