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檢測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準確、安全、高效!
導讀 近日,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福州工務段技術員王亞東和他的同事帶來了新的機器人工友,來到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的橋面,一
近日,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福州工務段技術員王亞東和他的同事帶來了新的機器人“工友”,來到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的橋面,一起檢查大橋的主跨斜拉索。
據了解,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全長16.34公里,是我國首座、世界最長跨海公鐵兩用大橋。大橋所在位置處于世界著名的三大風暴海域之一,每年超過200天有7級以上大風,給大橋檢修特別是斜拉索檢修都帶來很大的挑戰。但是新“工友”的到來,也讓王亞東和他的同事對完成檢修任務充滿信心。
據介紹,這名新“工友”是個爬索機器人,重12公斤、長方體。它集成先進的驅動系統、視頻系統、雷達系統、測速系統、陀螺防翻轉系統等,實現全時六驅、爬升返回、自動導航、定向定位以及遠程遙控,確保高空檢測作業準確、安全、快速。
通過登高車的施工平臺,王亞東把新“工友”安裝到大橋的斜拉索上。它內部兩側有4個行走輪,外部兩側還有4個導向輪。它“手腳并用”,貼近斜拉索后固定下來。王亞東通過動力遙控,控制它行走。它上部四個角的高清相機,開始采集、儲存斜拉索表面狀況。高清相機采用先進技術和工業攝像鏡頭,在快速運動過程中也能高清成像,對病害的定位精度為0.001毫米。
“這款機器人抗溫、抗風,檢測直徑范圍為100毫米至200毫米,遙控距離大于1公里,行走動力使用電壓為24伏的動力電機,行走速度可達每分鐘10米。”王亞東介紹。同時,也可以查看它干活的回放錄像,檢查病害,極大地提高了檢測效率。
此外,考慮到所處環境大風天氣多,擔心它在作業時的安全性,工作人員還為它專門配備了安全帶、安全繩和備用機等,隨時可以救援。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陳熙華”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