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5f1t"><meter id="v5f1t"><dfn id="v5f1t"></dfn></meter></address>

<nobr id="v5f1t"><i id="v5f1t"><em id="v5f1t"></em></i></nobr>
      <font id="v5f1t"></font>

    <font id="v5f1t"><ruby id="v5f1t"></ruby></font>

      <listing id="v5f1t"></listing>

        <dfn id="v5f1t"><ruby id="v5f1t"><form id="v5f1t"></form></ruby></dfn>

            <dfn id="v5f1t"></dfn>

            <progress id="v5f1t"><b id="v5f1t"><strike id="v5f1t"></strike></b></progress>

              <font id="v5f1t"></font>

                      豆蔻的功效與作用 豆蔻的功效及用途

                      導讀近些年來,每年4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品嘗小龍蝦成為眾多食客爭先恐后的一道奇特的風景線。小龍蝦之所以受到如此追捧,除了其本身的鮮美可口以外,還離不開其獨特的烹飪方法,其中尤以十三香小龍蝦為最。作為著名

                      近些年來,每年4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品嘗小龍蝦成為眾多食客爭先恐后的一道奇特的風景線。小龍蝦之所以受到如此追捧,除了其本身的鮮美可口以外,還離不開其獨特的烹飪方法,其中尤以十三香小龍蝦為最。作為著名的烹調佐劑,十三香是由許多不同的藥食兩用品組成的一種香料,肉豆蔻便是其中一員。

                      肉豆蔻之藥名

                      肉豆蔻主產于東南亞,從唐代開始便已成為中藥家族的一員,最早記載于《本草拾遺》:“肉豆蔻,大舶來即有,中國無之。”在實際應用中產生了一些別有趣味的藥名,如肉果、玉果以及脾家瑞氣等。

                      1.肉果、玉果 肉果形象地展示了肉豆蔻的視覺美感及藥用部位。藥工把成熟的果實采收后,割開果皮,剝下假種皮,再擊破硬殼狀,此時出現的具有芳香氣味的核仁便是肉豆蔻。內心深藏著的種子便是肉豆蔻果實的精華,從遠處看,形似肉團,故名肉果。

                      玉果則體現了肉豆蔻的價值不菲。《說文解字》認為:“玉,石之美。”肉豆蔻生長緩慢,產量偏低,自古便是奢華和地位的象征,被譽為“令人心醉的果子”。其幼苗一般需要8年才能結果,樹齡20年后為盛果期。此外,肉豆蔻樹有雌雄之分,只有雌樹能結果,而雄樹只提供花粉。因此,玉果之名體現其高昂的價值。

                      2.脾家瑞氣 脾家瑞氣是對肉豆蔻功效特點的高度評價。《說文解字》認為:“瑞,以玉為信也。”可見“瑞”的本意是古代作為憑信的玉器,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肉豆蔻氣味芳香,不僅能增添風味,還能祛除食材中的異味。肉豆蔻主入脾胃,契合脾“喜燥惡濕”的特性,具有開胃、消食、止瀉的作用特點,可以治療胃痛、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疾病,故被稱為脾家瑞氣。

                      3.肉豆蔻 與“豆蔻”有關的中藥有草豆蔻、白豆蔻、紅豆蔻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豆蔻”一名常用來代表不同來源的藥物。“豆”為象形字,古代多指食肉器,是用來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狀像高腳盤一般。“寇”有聚眾匪盜之義,后來逐漸衍生為聚眾的意思。草豆蔻果實是由多個子仁組合而成,密集成團,因此冠名為“寇”,再加上它的外形呈“豆”狀,故名豆蔻。作為“豆蔻”家族的舶來品,肉豆蔻的花、果實、氣味皆與草豆蔻相似,但是其去殼只用肉,故名肉豆蔻。

                      肉豆蔻之食用

                      肉豆蔻的食用主要體現在食品佐劑——香料上。作為香料家族的一員,肉豆蔻散發著甘甜而迷人的香氣,在多種名貴香料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如我們所熟知的五香粉、十三香等均含有肉豆蔻。通過食品香料的作用,達到調味助香、祛異矯味、增進食欲、抑菌殺菌的目的。因此,肉豆蔻在中餐烹飪中常與其他辛香料混合使用于煮、鹵、燒、湯等多樣菜式中,特別是一些葷腥類、陰寒類的食品如小龍蝦。在西餐烹飪中,肉豆蔻粉廣泛應用于清湯、牛羊肉、魚類、蔬菜等菜肴的增香,也是制作蛋糕、水果布丁、餅干、巧克力等甜品常用的輔味料。

                      肉豆蔻之藥用

                      肉豆蔻不論作為香料使用還是藥用,都與其辛香之性密切相關。肉豆蔻味辛性溫,歸脾、胃、大腸經,其功效特點均圍繞“辛”“澀”“溫”:辛散溫中固攝,具有澀腸止瀉、溫中行氣的功效,被譽為“理脾開胃、消宿食、止泄瀉之要藥”。具體有以下兩個方面。

                      1.腎陽不足的虛寒泄瀉,命名火衰不能溫養脾胃,以致脾胃虛寒引起的久瀉不止,即五更瀉。治療既要溫補脾腎以治其本,又要澀腸止瀉以致其標。肉豆蔻辛溫而澀,入脾、大腸經,能暖脾胃、固大腸、止瀉痢,為治療虛寒性泄瀉之要藥,常與補骨脂、吳茱萸、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

                      2.虛寒胃痛,脾胃虛寒而氣滯不暢,常表現為胃脘脹痛、得溫痛減、食少嘔吐、嘔吐清涎、口淡喜熱飲等。治療上當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為主。肉豆蔻性味辛溫,歸脾、胃經,辛香而溫燥,既能溫中理脾,又可行氣止痛,是治胃寒氣滯、脘腹脹痛、食少嘔吐的常用藥。

                      作為香料,肉豆蔻一直都深受東西方烹飪界的重視,人們為了它曾發起過無數香料爭奪戰。作為藥用,肉豆蔻憑借其辛溫之性,既可暖脾澀腸止瀉,又可溫中行氣止痛,無疑被譽為“脾家瑞氣”。但對于濕熱、陰虛火旺以及大便燥結者,肉豆蔻不能使用。

                      專家簡介

                      楊柏燦,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副主委,上海市藥學會常務理事,老年藥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針灸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團巡講專家。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李書”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
                      <address id="v5f1t"><meter id="v5f1t"><dfn id="v5f1t"></dfn></meter></address>

                      <nobr id="v5f1t"><i id="v5f1t"><em id="v5f1t"></em></i></nobr>
                          <font id="v5f1t"></font>

                        <font id="v5f1t"><ruby id="v5f1t"></ruby></font>

                          <listing id="v5f1t"></listing>

                            <dfn id="v5f1t"><ruby id="v5f1t"><form id="v5f1t"></form></ruby></dfn>

                                <dfn id="v5f1t"></dfn>

                                <progress id="v5f1t"><b id="v5f1t"><strike id="v5f1t"></strike></b></progress>

                                  <font id="v5f1t"></font>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